閒談日記
不知現今還有多少人在寫日記?我說的日記是指用筆寫在紙本的這種。其實你祇要去一趟書店文具用品店,你仍然買得到精美的紙本日記,有些不止紙張高級,印刷精美,還可以上鎖,表明現今仍有人在寫紙本日記。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,大都斷斷續續的,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,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。年少的日記,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。青年時期,我記錄很多孤獨、迷惘,對人情世態的不解;不乏失敗的挫折,成功的欣喜,開悟的成長,自以為是的執見。 我佩服那些堅持一生都在寫日記的名流,常妄想自己的日記説不定也能成為「歷史資料」,被人膜拜,被人引用。後來證明:妄想,畢竟就是個妄想。回顧自己的日記,不外乎一些雞毛蒜皮,就算有丁點知見上的長進,也是卑之無甚高論,怎麼夠格作為未來史家可以引用的「史料」?但是,這些日記還是寶貴的。畢竟它記錄了自己從幼稚不堪到逐漸成長穩重的完整過程。 我成家之後,仍然記日記,整整15年,都在記錄和前妻吵吵鬧鬧的瑣事,唯獨前妻所生的一對男孩逐漸長大,和孩子的互動記錄,看他們順著自己的期待長大成人,令我感到無比快慰。 後來我成為文科學者, 甚至嘗試用文言文寫日記,搖頭擺尾,咬文嚼字自我娛樂一 番,很快警覺到是在自綁手腳,立刻改回原來的記錄方式。之後因為教學的忙碌,論文寫作的壓力,基本上已經中斷紙本日記寫作。 我在80年代就已電腦化(精確地說是民國74年),很快展開電子日記寫作。我打字算快,當年存儲設備不若今日之方便,有時更新了系統,也恰好遺失很多資料,包括日記在內。 臉書出現之後,改用臉書記錄生活,既可以添加相片資料,又有互動的模式,何樂不為?於是每天的臉書內容都刻意弄得五花八門,非常精釆;因為我仍然以寫紙本日記的精神在臉書「展演」我的生活。Potato Media出現之前,我已在報紙和各類入口網站提供的空間經營部落格,置入各種生活感受、讀書心得,靈修成長,紙本日記的那種 「作者兼讀者」寫作模式勢必得改變了。雖然仍在記錄生活,但是既已「面向讀者」, 不僅寫作模式得改,心態也不得不改。 寫作已經是非常個人的事情,日記中的記錄更是「私密中的私密」才是,可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