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演算法的縫隙寫字
沒有人真正計算過,一個句子的寫定究竟耗費多少分秒?我們總在深夜裡,反覆接住那些從指間滑落的字詞,像在宇宙微塵中接住閃爍的寶石。 數位海洋每日漲潮三千次,我們的段落尚未靠岸就已沖散。演算法是嶄新的文體評審,按讚數是當代的平仄格律,而我們持續固執地用注音輸入,寫著不合時宜的十四行詩。 有時整座城市靜悄,唯獨鍵盤敲擊聲在書房牆壁彈跳,最後落回腳邊。我們把修改了七次的隱喻埋進第三段,就像在沙灘埋下時間膠囊——內心却清楚知道:下次漲潮,就會消失。 然而某些時刻,螢幕藍光會突然變成篝火。當某個陌生人在轉角段落留下腳踪,當某個失眠的靈魂在句號處點點頭;我們所有被折疊的晨昏,就突然有了重量! 我們終究學會用寂寞校稿。每個刪除的贅字都是捨去的盔甲;每個留白,都是呼吸的縫隙。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文字馬拉松,每個堅持寫作的人,都是孤.膽.英.雄! 於是繼續寫,繼續寫,寫到天荒地老,寫到標點符號長出根系,寫到廢棄的檔案夾都開出無名之花;我們用未被搜尋引擎收錄的倔強,在伺服器的夾層中,奮力建造一艘文.字.方.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