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神學家尼布爾的《平靜禱文》
願上帝賜我平靜,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;願上帝賜我勇氣,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;願上帝賜我智慧,能明辨這兩者的差異。 "God,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,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,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.‘’ 這是美國神學家雷恩霍爾德·尼布爾(Reinhold Niebuhr, 1892–1971)的《平靜禱文》(Serenity Prayer)。這段簡潔有力的禱詞,不僅廣為流傳,更成為無數人面對困境時的精神支柱。 尼布爾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思想家之一,也是一位深具洞察力的公共知識分子。他出身德裔移民家庭,早年就讀於耶魯大學神學院。畢業之後,在工業城市底特律牧會長達十三年,親身見證工人階級的貧困與資本主義者的不公不義,這段經歷深刻塑造了他對社會正義的關懷與神學立場。 (Reinhold Niebuhr, 1892–1971) 1928年,尼布爾加入紐約聯合神學院(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)任教,並成為該校最具聲望的教授之一。他的神學思想融合基督信仰、政治現實與倫理哲學,發展出所謂的「基督教現實主義」(Christian Realism)。他反對理想化的人性觀,強調罪與自我欺騙在人類歷史中的根深蒂固;同時,他主張基督徒不能脫離現實,而應積極參與社會,追求正義、對抗壓迫。 《平靜禱文》正是尼布爾神學思想的濃縮。它的核心理念在於:人生充滿可控及不可控的因素,而真正的智慧,是清晰辨識二者的界線。接受無法改變的,是一種謙卑;勇於改變能改變的,是一種責任;而能夠判斷何者該接受、何者該行動,則是智慧的體現。 這段禱文之所以流傳至今,不僅因其語句優美,更因其蘊含深刻的存在哲學。它並不只是個人靈修的話語,而是一種實踐性的倫理指南。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公、暴力、壓迫、種族歧視等種種結構性問題,這段禱詞提醒我們:有些惡是不能妥協的,我們必須有勇氣去改變與對抗;但同時,也要認清...